谷歌Google创新9原则

想知道是什么让 Google 成为生产力与创造力的圣杯?当然不是喝山景城脚下的神水。而是贯彻其首席社会布道师 Gopi Kallayil 所谓的 Google 创新九原则。任何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均可从 Google 的创新文化中偷师。

1、创新无所不在

自顶向下也好,自底向上也罢,创新可以来自于任何地方,甚至是你最想不到的地方。比方说,一位给 Google 员工看病的医生指出 Google 有责任帮助那些搜索“如何自杀”的人。这番话令 Google 调整了搜索结果显示,使得屏幕顶端显示出美国预防自杀热线的电话号码。此后很快拨打热线的数量就增加了 9 个百分点。后来在许多国家也进行了相应调整(注:中国似乎没有)。

2、聚焦用户

钱的事情以后再担心,首先要聚焦用户,其他的东西自然水到渠成。当用户输入几个字母时就展示搜索建议,Google 通过这样的预测性分析改进搜索速度。该即时搜索功能为每位用户的每次搜索都节省了若干毫秒。Google 的销售人员担心此举会缩短客户浏览广告的时间,但公司仍继续并相信此举值得冒险。

最终结果如何?感谢即时搜索,Google 测算该功能推出 1 年之后节省下来的时间相当于返还人类 5000 年。“打造出色的用户体验,收入会照顾好自己的,” Kallayil 说。此外,会有更多的客户被你的产品新带来的好处所吸引。

3、以好十倍为目标

如果你只想着改进 10%,那你只会看到增量式的变化。如果你希望激进的、革命性的创新,那就想想 10 倍的改进,这会迫使你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比方说,2004 年,Google 开始 Google Book 项目,提出要将全球信息组织起来并对历史上所有印刷过的书本进行数字化,这是一个巨大挑战。

Google 联合创始人开发了自己的书籍扫描仪,刚开始时还要人跟着扫描仪的节奏来翻页。可现在 Google 已经扫描了当初计划扫描的 1.3 亿本书中的 3000 万,全球几十家图书馆都在参与该项目。

4、靠技术洞见放手一搏

每一个组织都有自己独特的洞察力,如果放手一搏,就能引发重大创新。想出无人驾驶汽车的是 Google 的工程师而非汽车业—因为他们没有对数百万因为人为错误而导致的交通死亡熟视无睹。Google Maps、Google Earth、街景汽车—开发无人汽车的一切组件均已准备就绪。加上与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团队的协作,Google 工程师已经生产出实验性的无人车,可以在太浩湖和湾区之间自由穿梭,让盲人可以更加独立地外出开车购物或办事。

5、交付、迭代

不要等到一切皆完美,要早交付,多交付。让用户帮你“升级”。2008 年 Chrome 发布时,每 6 周 Google 就会推出一个改进版。“现在 Chrome 用这种办法已经在许多国家攀上了浏览器 No.1 的位置,” Kallayil 说:“你的产品也许并不完美,但请相信,用户会把完美还给你的。”

6、给员工20%的自由时间

赋予员工 20% 的工作时间来从事自己热爱的项目,哪怕该项目并不在公司的核心任务或使命范围。“他们会用自己的创意思考来愉悦你,” Kallayil 保证说。在 Google,工程师和项目经理每周有一天的自由时间去折腾自己喜欢的创意。这些创意里面有很多最红都转化成了产品或产品改进。一个很好的例子是:一位计划去西班牙旅游的工程师发现自己无法获得入驻旅店的近景,因为所在街道太窄,街景车进不去。后来他改装了街景摄像机,装上特制的 Google 三轮车,用来到汽车进不去或不给进的旅游景点拍摄。

7、默认开放流程

把你的流程向所有用户开放。集思广益,靠用户集体的力量去获取奇思妙想。Google 创建 Android 平台时知道,自己无法将地球上最好的开发者都招致麾下。因此,它“默认开放”,鼓励 Google 以外的开发者为每天使用 Android 设备的 10 亿用户开发 app。“生态体系就是这样形成的,” Kallayil 说。在营销上,Google 也向用户请教如何推销其语音搜索 app,有的孩子还发来一些聪明的视频,其水平之高足以与大广告公司的东西匹敌。

8、失败好

失败不应该背负污名。如果你不怎么失败,说明你的尝试还不够努力。在 Google,只要产品无法发挥出最大潜力就会被扫地出门,但公司会从中择取最好的功能。“实际上,失败是一种荣耀,”他说:“失败是通往创新和成功之路。你可以自豪地失败。”

9、要有使命感

“这是最重要的原则,” Kallayil 说:“Google 的每个人都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目标感。我们相信自己的工作能以积极的方式影响着千百万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故事。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14-01-24 00:47:58 并被添加「google 分享 it那些事儿」标签,已有 14915 位童鞋阅读过。
本文作者:未来往事
本站使用「署名 4.0 国际」创作共享协议,可自由转载、引用,但需署名作者且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文章

此处评论已关闭